如何估算吞吐量以及线程池大小

估算吞吐量

现在有一个task,它的执行时间分为2部分,第一部分做数学运算,第二部分等待IO。这两部分就是所谓的计算操作与等待操作。

那么现在要求估算在CPU火力全开的情况下,执行这个task能够达到的吞吐量峰值是多少?

那么我们要先知道执行这个task总共需要多少时间,计算部分花费多少时间,等待部分花费多少时间。

假设这个task的计算部分花费1秒,等待部分花费9秒,并且开了10个线程执行10个task,在单核CPU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下面的执行图:

图中的蓝色线条是等待调度,橙色线条是执行计算任务,绿色线条是CPU等待花费的时间。

可以得益于开了10个线程,每个task可以利用其他task的等待时间里执行自己的计算操作,同时使得CPU始终处于忙碌状态,即利用率100%。这也告诉你,就算你开11个线程也不会得到更多好处。

上面这个图的计算任务是按顺序执行的,这只是一个假想情况,实际中操作系统会将这10个线程交替运行,见图中的红色线,操作系统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对这10个task的计算任务做任意调度。如果去除线程调度的开销,花费的总时间其实还是等于10秒的。

这个图的吞吐量就显而易见了:

1
2
3
throughput = 10 tasks / (10 * computing time + wait time) 
           = 10 tasks / (10 * 1s + 9s) 
           = 10 / 19s = 0.526 tasks/s

如果我们现在有一个双核CPU,那么会怎样呢?

可以看到因为有了2个CPU核心,计算任务可以重叠,进而花费的时间减半,吞吐量为:

1
2
3
throughput = 10 tasks / (10 * computing time / 2 + wait time) 
           = 10 tasks / (10 * 1s / 2 + 9s) 
           = 10 / 14s = 0.7142 tasks/s

那么总结一下吞吐量计算公式:

  • Throughput:吞吐量。
  • Tn:task数量。
  • C:CPU数量。可以有小数,比如0.5,代表只提供一半的算力。
  • Tc:task计算所花费的时间。
  • Tw:task等待花费的时间。
  • E:最后一个task完成所消耗的时间。

公式中C=1的意思是CPU 100%的全速工作,如果C=0.5那么意思就是CPU有50%的空闲时间,如果C=2则代表启动了两颗CPU全速运行。

可以看到想要提升吞吐量有:

  • 提高C,这个下面会讲。
  • 降低Tc
  • 降低Tw

总的来说就是使用更多的CPU核,让task运行时间更短。

也许你觉得还可以通过提升Tn来提高吞吐量,比如下面这个图:

可以看到吞吐量随着任务数量的上升而上升,那么是不是会一直长呢?答案是不会的,当Tn越来越大的时候,Tn * Tc / C 也会越来越大,那么可以忽略掉Tw,公式就变成了 C / Tc,这值就是理论上的吞吐量上界,增加Tn只会无限趋近于这个值。

估算线程池大小

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知道要开多少个线程能够让CPU达到目标利用率?

这个要看下面的公式:

  • N:CPU数量。
  • U:CPU利用率,0.1代表10%,1代表100%。
  • C:用到CPU的时间。
  • W:等待时间。

注:本公式里的 N * U = 吞吐量公式中的C。

如果U=1(利用率100%),决定线程数量的是W与C的比,当W越高时则需要越多的线程,当W=0时,只需要与N同样的线程即可。

这个公式也告诉我们开启更多的线程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,还会造成反效果(增加的线程调度开销),所以在实践中都会使用具有上界的线程池。

而且在实际做性能调优的时候,会在计算得到的数字左右调整线程池大小,以达到最好效果。

参考资料

版权

评论